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鸠坑乡
鸠坑乡地处浙江省淳安县西北部,与安徽相接壤,与威坪隔湖相望,地域面积104平方公里,辖23个行政村,8600人口,有茶园面积5205亩。这里群山连绵,川涧交织,奇峰深谷,云雾缭绕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“蓝天、青山、碧水”的自然环境,孕育了鸠坑茶的独特品质。茶叶已成为鸠坑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,特别是在开展创建茶叶强乡以来,茶叶生产已形成规模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、规范化管理机制,达到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目的。
鸠坑乡 - 建置沿革
鸠坑乡秦时属鄣郡地,西汉时属丹阳郡龛县(今安徽省)。东汉建安13年(208),孙权划龛之东乡置始新县,鸠坑属新都郡始新县。嗣后,县名历经更替,南宋绍兴元年(1311)定县名淳安至今,鸠坑一直属之。清光绪甲申年(1884)淳安县志乡都图载,鸠坑乡属永平乡四都。民国10年(1921)属方新区。民国24年(1935),鸠坑分鸠川、富源、南水三乡。民国25年(1936),三乡合并称三源乡,乡政府驻地姜家桥。1950年7月,三源乡分南村、赋置、鸠坑3个乡,属威坪区。1956年,南村、赋置两乡合并称南赋乡,鸠坑乡保留原建制。1958年鸠坑、南赋、里桐、中桐、外桐等组建政社合一的东风人民公社,后又改称梓桐人民公社,鸠坑、南赋成为管理区。1961年,梓桐大公社撤消,鸠坑、南赋又单独设公社。1984年,政社分开,改公社为乡、大队为村。鸠坑公社改称鸠坑乡,南赋公社改称南赋乡。2001年8月,鸠坑、南赋两乡合并,称鸠坑乡,乡政府驻地中联村。
鸠坑乡 - 地理位置
鸠坑乡位于浙江省淳安县西部,距县城千岛湖镇27公里。东北濒临千岛湖(新安江),与浙西重镇威坪隔湖相望,南与梓桐镇接壤,西北和安徽省龛县隔山而处。境呈三角形,乃浙皖通道咽喉之地。乡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。南村、赋置、鸠坑源水依山取势同向注入东北面之千岛湖。全乡山岭连绵,海拔700米以上高山有圆尖、火字尖、竹山尖、鸠岭、路字尖、洋尖、乌鹰尖等。圆尖山海拔1050米,为全乡最高峰。山林11.78万亩、耕地3138亩、水田1500亩。总面积108平方公里。辖23个行政村,42个自然村,2834户、8510人。
鸠坑乡 - 自然资源
鸠坑乡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温暖湿润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四季分明。境内资源丰富。矿产资源有铅、锌、锑、石灰石、石煤、黄褐铁、铜、磷、毒砂等矿;林业有松、柏、杉、毛竹、红枫、山核桃、乌桕、油桐等覆盖山岭;农业除种植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、藩薯等粮食作物外,茶叶、柑桔、蚕桑是全乡效益农业三大支柱。乡境位于“杭州—千岛湖—黄山”黄金旅游线上。开化—乌镇深断裂经过鸠坑,大地构造使这里形成许多飞瀑和奇峰怪石。如严家太白石、天堂二级瀑布,老林坞天龙瀑布,星火村龙门瀑布,塘联村石人石马,方店狮子岩,赋置鲤鱼山,洪家乳洞等天然景观,历史文人诗赋不绝。
鸠坑乡 - 水果之乡
淳安县鸠坑乡黄坞桔场
鸠坑乡地处风景秀丽的千岛湖畔,沿湖岸线10公里,地域面积104平方公里,辖23个行政村,8160人口。2002年,乡政府提出了“沿湖兴果,打创万米水果长廊”的发展思路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全乡拥有水果面积7053亩,2006年产柑桔5507吨,产值近千万元,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25%,占人均纯收入的20%,已成为鸠坑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,特别在该乡淳安千岛湖名果有限公司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,全乡兴起了300余家“小农场”、“小农庄”,其中100亩以上的有5家,50亩以上的有50余家,从事柑桔专业人员达1500余人,涌现出一批专业村、专业户和贩销经纪人,逐步走上了专业化、规模化、规范化的发展道路。
鸠坑乡柑桔基地大部分分布在沿湖10公里内的低丘坡地,千岛湖水体的效应造成了独特的水气候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日照充足,气候湿润,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不仅适宜柑桔的种植生长,而且孕育了柑桔的独特品质。在鸠坑乡104平方公里辖区内,无任何污染物和污染源,蓝天、白云、青山、碧水造就了同类柑桔之最。“山里红”南浦红柑具有果大皮薄、色泽鲜艳、多汁无渣、清甜爽口、无核或少核特点,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,每年在果实成熟期,大批商贩汇聚该产地争先恐后收购,近几年连续出现供不应求现象。
在水果创强乡建设中,鸠坑乡建立了组织、出台了相应补助政策,落实了专人负责。对连片发展10亩以上柑桔,除争取上级补助外,乡政府再补助每亩100元;对老桔园低改、每亩给予50元补助;对水果产销产值20万元以上的大户,乡政府给予1000元的奖励。这些政策一定三年不变,在优惠政策的驱动下,全乡共发展优质柑桔1800亩,老桔园低改300亩。
鸠坑的柑桔业已逐步形成了专业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、规范化管理机制,使得鸠坑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
鸠坑乡 - 大事记
1984年,鸠坑茅尖获全省名茶评比第一名,次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和全国16种优质名茶之一。
1986年,建筑面积1772平方米的教学楼竣工,鸠坑初中实现搬迁;至1996年全乡完成2900亩低产茶园改造,发展干水果2700亩。
1997年,湖南人廖国良来鸠坑投资70多万元开采凤山村的锑矿,台胞王赞尧捐资7万元整修青苗村小学。
1998年,实现村村通电话,投资25万元的旱地改制工程完工,全乡名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365吨和155万元。
鸠坑乡 - 地方特产
鸠坑毛尖茶
鸠坑毛尖茶是鸠坑乡的特产。这里山高土肥,气候湿润,所产茶叶以肉质肥厚,味久耐泡著称。唐时即为贡品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任睦州太守时有《鸠坑茶诗》一首:“潇洒桐庐郡,春山半是茶。轻雷何好事,惊起雨前茶。”可见在900多年以前,鸠坑茶种植已相当普遍而著名。1984年,淳安县茶叶公司与鸠坑茶厂合作,研制成功鸠坑茅尖名茶。它选料精细,做工独到,色泽绿黄,叶肉肥嫩,银毫显露,汤色明亮,叶底嫩绿,清澈完整,香气浓郁。1985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,1986年被评为全国绿茶类14个优质名茶之一。1998年鸠坑茶厂加工鸠坑茅尖等名优茶43吨,收入30多万元。